文摘

馬來西亞辱華事件背後的機遇
2006年1月10日17:8:25(京港台時間)

南風窗記者尹鴻偉/2005年最後的一些日子裡,伴隨著中國外交部的“震驚和憤慨”與“嚴重關注”,馬來西亞內政部長阿茲米率團來到中國的北京、上海和廣州,試圖為本國警察在對中國女子執法中出現的惡行消除影響,但是事件的主角──馬警方並沒有派代表參加。(c
馬來西亞是最早與中國建交的東南亞國家,旅游是其第二大外匯來源,中國又是其第二大客源地和第四大貿易伙伴,發生辱華事件的確“也是馬方所不願看到的”。盡管東盟10國中有一些國家依然對中國“保持警惕”,但大多數國家都希望與中國這個世界上發展最快的重要經濟體做生意。
馬來西亞雖然擁有600多萬華人,但華人卻是當地某種意義上的“二等公民”。吉隆坡市的一名華人說:“不平等是從立法上就確定的,而不像在歐美國家基本上祇是民間行為。比如法律規定華人不能單獨注冊公司,必須與馬來人合作﹔比如大學在錄取學生時,分給華人學生的比例非常有限等等……很多方面甚至不如給印度人的待遇。”他表示,華人在馬來西亞遭遇政府各種難言的刁難是經常的事,更別說沒有馬國籍的中國人了。
當然,華人受歧視的事實一度是在東南亞各國普遍存在的,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國,華人爭取平等地位的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而且也先後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這些國家無論是國內產生了矛盾,還是與中國政府發生了不愉快,總是千方百計拿華人“開刀”。在他們的概念裡,“中國人”和“華人”是劃等號的。最著名的事件包括發生在1970年代末越南和1998年印度尼西亞的“排華事件”,讓許多華人不堪回首。另外在緬甸、馬來西亞歷史上和柬埔寨的紅色高棉時代,許多華人同樣有被欺負迫害的經歷。
“現在歧視華人的情況已經慢慢減退了,背後原因是中國的崛起和強大,也不排除其他國家和華人自身的文明進步。”香港《亞洲周刊》總編輯邱立本說,“但是在一些國家和地區仍有殘余,並且可能反復。當然,種族歧視不僅僅是針對華人存在的。”(chin
自從發生前副總理安瓦爾被警方在扣留所毆打的事件後,馬警方濫權貪污的新聞就層出不窮,多數涉及外國勞工和社會邊緣社群。如今,遠嫁馬來西亞或來此度假的中國女性成了受害者。2005年11月27日,馬總理巴達維在馬耳他出席英聯邦政府首腦會議時表示,涉嫌侮辱中國婦女的官員及其行為不代表馬政府的態度,也不代表馬整個公務系統對中國游客的態度。次日,巴達維又下令成立獨立委員會徹查中國婦女受辱案。
分析人士指出,巴達維隨後的改革行為不但關系到其執政能力,也關系到華人今後在馬來西亞的地位。最新的例子是,馬內政部副部長陳財和在吉隆坡國際機場迎接中國游客儀式後表示,馬移民廳已簡化中國游客入境手續,中國游客祇須備有足夠的文件,如有效的國際護照、簽証和回程機票,就能順利通關。另外,中國駐馬大使王春貴表示,中馬已達成共識,日後如有類似事件發生,會透過正常的外交渠道加以解決。(
近年來,中國人在異國他鄉“很受傷”,被歧視、被侮辱,被肆意侵犯的事件屢有發生。就拿2005年來說,天津女商人趙燕在美國被警察毆打,河南商人在德國被無理拘留45天等事件很讓中國人情緒波動。事實上,中國人在國外的惡劣遭遇遠不止這些,排除一部分在國外違法犯罪的中國人咎由自取外,許多正常出國的人也遭遇不友好對待。
昆明市一名常年到國外做生意的商人說:“在越南、緬甸和柬埔寨等國,中國商人被欺負、被敲詐的情況非常多,無論是警察還是當地的惡勢力都想在中國人身上撈點好處,但對於美、英、日等國的商人,他們卻不怎麼敢招惹。”昆明商人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在國外如果遇到麻煩,想得到中國大使館的幫助,遠比想象的要復雜,要得到大使館的公開聲明都很不容易。用他的話說,“我們的大使館官員總是很清高,感覺他們和國內的各種領導是一樣的面孔,至少對待我們這些自己上門求助的中國同胞是這樣的”。(chi
而如果是一些中國人因為賣淫、偷盜等違法犯罪行為在國外出了問題,大使館官員們更是不屑出面,覺得他們“有損中國形象”。一名在國外留學數年的成都籍學生說:“大使館的選擇條件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國內領導人去訪問,能夠參加見面的代表一般祇能是與政府有關的駐外機構和公費留學生,而自己出去的中國人基本沒有這樣的機會。這樣的‘國家標准’已經從國內被帶到了國外,所以很多時候自費出國的中國人很缺乏自信心和自豪感。不要說普通中國人,即使是性工作者、是罪犯也不能抹掉他們的中國人身份,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應該得到祖國的關懷。”他表示,現在他身邊的絕大多數中國人都是通過自身的力量走出國門的。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4年底,經中國商務部批准的中國非金融類境外企業累計超過8300家,中國在外的勞務人員近55萬人,而通過不正當途徑出去的中國人則無法統計。2004年,有2200萬中國人走出了國門,為25年前的100倍﹔有至少70人在國外遭遇各種意外和襲擊而傷亡,而被隨意毆打、扣押與逮捕的更多。要讓這些公民得到實際保護,必須有制度上的保証。(

在馬來西亞事件發生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龍浩集團主席韓方明起草了一份《關於加強保護我公民在境外的人身安全、經濟權益和人權的聯署提案》,已有20多名委員簽名,將於近期遞交有關部門。該提案稱:請求全國人大委員會制定新時期的保護境外公民的法律。韓方明認為,中國公民的基本人權在境外遭侵犯事件時有發生,不僅損害了擔任國際重要角色的中國的尊嚴,事實上還是外交執政能力缺失的表現。(chi
對於此次馬警察侮辱華人女子事件的調查報告預計將於2006年2月正式出台。此前,該事件已成為馬國內梳理政治矛盾,進行體制改革的機會。馬國會反對黨領袖林吉祥表示,該事件已造成行政機構與執法當局的沖突,變成一場改革與抗拒改革的較量。但是馬國內最具影響的馬來文報紙《馬來西亞前鋒報》以社論的方式堅持“政府不能為了討好中國游客而喪失國家自主權及犧牲國家治安”。一直關注並督促此事的馬民主行動黨國會議員郭素沁表示,馬警察的行為不僅針對中國人,其他國家人士也有同樣的投訴情況。(chine
2005年12月13日,網上流傳片段的“涉嫌被虐待中國女子”被証實是一名馬來西亞籍孕婦,其為馬來人但貌似華裔婦女,當時因涉嫌藏毒而被錄像。在其作証期間,其他4名涉嫌被侮辱的中國女子也在馬國會議員郭素沁及律師陪同下參加了聽証會。(
“對於馬來西亞出現警察侮辱華人婦女的情況,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當然是馬警察隊伍的混亂和腐敗造就的惡劣後果,”邱立本說,“但是也不能忽視部分中國人在國外的不良表現,該事件如何了結是一回事,而中國須從中反思和變革又是另一回事。”(chines
邱立本說:“本來中國人能夠大量出國,換一種生活方式或者感受一下異國風情是國家進步的表現,但是其中一部分中國人卻借此機會到別國非法逾期居留,大肆進行賣淫、盜版和推銷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破壞了別人的生活習慣甚至社會結構,讓不了解中國的人漸漸厭惡。”他表示,除了少數人的違法犯罪活動外,多數中國人在國外的種種不良習慣也是導致被人歧視的原因,這些問題包括在公共場所衣冠不整、高聲喧嘩、隨地吐痰扔垃圾等等,雖然在中國人自己看來是一些很小的事,但是在外國人尤其是一些經濟較發達國家的居民看來,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ch
“中國人被別人不信任和看不起的後果是什麼呢?當然是被隨便侮辱和欺負,特別是在執法水平比較低的國家。”邱立本說,“通過許多的事實和教訓,中國人的確需要進行反思了,特別是對自己的公共道德水平,這裡面有些東西是別人無法忍受的。”(chine
現在,經常出國的中國人都明顯感覺到一種巨大的落差:一邊是中國經濟越來越強大,一邊卻是人文形象和公共形象的步步下跌。不僅是在國外,在國內同樣面臨同樣的問題,由於許多國際規范沒能及時輸入,不少中國人已經“惡習成自然”了。(chin
按照邱立本的想法,中國不但要和平崛起,更要禮儀崛起、公德崛起,要體現出中國人的“軟權利”魅力,這種軟權利集中體現在文化和公共道德上,而不僅僅是經濟和軍事。“比如韓劇《大長今》近期帶來了韓國文化的風靡,使韓國人獲得了尊重,就是一種很好的軟權利體現。”邱立本說:“中國的政府和民間都應該掀起一場關於社會公德的大討論和大變革。以此為契機建立良好的道德環境,相信大多數中國人都能夠接受。”